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人才培养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导向,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立足校情,主动改革,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创新教学模式方式、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为根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坚持建引结合的原则。充分结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机制。按照课程归口原则,集聚优质师资团队力量,建设具有校本专业(学科)优势特色的在线课程体系;同时引进具有行业与社会影响力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
(三)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以教研结合、产教融合为目标,主动运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课程传授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力求“立项一门、建设一门,上线一门、应用一门”。
(四)坚持分类建设的原则。打造国家级、自治区级、院级三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体系,面向通识教育基础课,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素质拓展、创新创业与民族特色课等类型分类建设。结合学院课程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注重轻重缓急,集聚有限资源,重点突破,力求精品,防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效果平庸化。
三、建设目标
(一)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全院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二)计划引进一批由名校专家学者讲授的在线课程,自主建设一批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形成校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同时积极推进遴选一批自治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进一些通识教育基础课先行试点,以在线开放课程辅助教学,减少理论课堂教学学时,增加在线教学学时,增加实践课程课时。结合实际在信息技术、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中逐步推广。
四、建设范围及团队组建
(一)各教学系部申报的课程,原则上是高职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受益面大的公共文化基础课或创新创业类课程,并在近2年内实际开设。课程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材选用应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鼓励提交1+X证书制度试点有关专业的课程、涉及区级学生技能大赛的课程。申报课程需经教务处审核评估后方可立项。
(二)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学院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团队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专业课程原则每个团队至少聘请1位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课程团队应负责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建设期内应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包括组织建立课程建设小组、制订建设计划、建设进度方案实施、接受评估与验收等。
五、建设要求
(一)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学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二)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程建设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试方法改革,重在效果。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学习方法,从学生需求出发,对课程实施、评价作出科学规划,要强调课程的互动性与结构性,具有前沿性,优化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三)教学活动与评价
要以课程为中心,通过全面的网络辅助教学功能,包括作业、测试、通知、答疑、讨论、资料、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增强教学吸引力;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采用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课程成绩以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权重设置综合评定。
(四)教学效果与影响
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及反馈。通过对教学过程中产生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等指标进行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出具体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容易接受等,从而对课程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六、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6月1日——6月30日)
课程建设整体培训、遴选课程立项。依托在线开放课程服务平台,聘请专家学者针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进行培训。邀请学院已经完成建设项目的团队,进行经验分享交流。遴选课程填报立项申请表,完成课程立项工作。
(二)第二阶段(7月1日——9月15日)
在线开放课程基础资料建设阶段。依托在线开放课程服务平台,聘请专家学者针对在线课程整体设计及课堂教学设计进行培训,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完成课程教学标准、授课课件、脚本、参考资料、思考练习题等学习课程所需的图文资料。聘请专家对申报课程图文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课程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三)第三阶段(9月16日——12月1日)
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录制阶段。教务处组建教学视频录制团队,对初审通过的立项课程进行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
(四)第四阶段(12月1日——12月30日)
网络教学平台建课阶段。聘请专家学者针对教学平台使用、知识图谱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培训。立项课程在11月30日前基本完成建设,教学资源上传平台并开始上线运行。
(五)第五阶段(2024年)
遴选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对立项的课程进行评估,对使用效益好、师生评价高的课程授予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荣誉称号,优先推荐参加区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遴选。并对推荐课程进行在线精品课程申报流程培训,组织专家“一对一”指导对晋级作品持续优化提升。
七、保障措施
(一)机制保障
1.学院成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担任组长,教务处、网络信息中心、计财处、人事处、各教学系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课程主持人担任成员。
2.工作职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沟通、协调、监督、评估、验收。教务处负责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立项、建设与平台维护。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协助课程录制、编辑与制作。财务处、人事处负责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成果认定、师资培训等。
(二)制度保障
为确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行一体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原则上由各教学系部组织申报;课程建设与应用、资源丰富与管理由各课程团队负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验收合格的在线开放课程给予成果认定。
(三)条件保障
1.经费资助。学院通过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形式对每门在线开放课程给予一定数额的建设经费,用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2.在线开放课程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为:师资培训费、数字化资源建设费等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必要开支。
3.在线开放课程线上学时安排原则上不得少于课程实际学时的2/3,按照学院绩效考核办法给与课程建设团队工作量认定。
4.成果认定。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立项的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评估认定,经学院研究同意后公布认定结果,并推荐参评自治区级、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
5.各教学团队请于6月12日前完成立项申报书填报,交于教务处教学科。联系人:白雪,8332161